視力好壞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因素:
1. 屈光度:物體反射的光線是否能在視網膜準確聚焦——近視、散光
2. 視網膜感光系統和視神經傳輸系統是否良好——弱視
3. 光線傳播介質(晶狀體、玻璃體)是否透明——白內障、飛蚊癥
近視
睫狀肌痙攣導致晶狀體失調,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睫狀肌長期處于收縮狀態導致眼軸變長
近視防控的目的:防——預防近視——預防過早用完遠視儲備,延緩近視的初發時間及發展速度
控——控制其發展或發展速度為主,降低度數為輔
并不是要治好近視,更不是說預防了就不會近視
近視成因 ?
晶體變厚+眼軸變長+角膜曲率增加(或和與)
1. 內因:眼球生理機能不足
眼球壁的厚度、韌性和張力不足,導致近距離用眼后,眼睛變形不能迅速彈回眼內睫狀肌及眼外直肌的調節能力不足以上兩方面和身體素質有著直接關系
2. 外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眼睛看遠處睫狀肌處于放松狀態讓晶體變薄,而看近處需要收縮壓迫晶體變厚,正是這個收縮過程相當于在眼球內部向內施加了一個收縮力導致眼軸前后軸邊長,前后軸變長又改變了角膜曲率,而長時間收縮狀態又導致睫狀肌僵持痙攣
晶體不能變薄,可以說這三個因素是相互關聯的。
近視的發生時間及發生的高危期
十年前的近視多發生于初高中階段,而現在的近視大多數在 3 歲以前就開始發生了,因為大多數孩子一兩歲就愛上了電視和平板電腦以及手機。當前大多數孩子的眼睛通常是下面這樣的發展規律:
3 歲時遠視儲備就顯著低于正常值6 歲左右把遠視儲備用完以后每年近視 75-150 度
到 18 歲成年時大多都會是 800 度以上的重度近視
近視發展的兩個高危期
6 歲以前是視力發育的高峰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上學,或幼兒園,沒有家庭作業,大多數時間就在看電視或玩手機平板,也可以說就當前情況下而言孩子們的眼睛受傷最嚴重的階段就是這個時期
12-15 歲青春發育期,這個階段儀式身體快速生長,臉型變大、眼球也會按一定比例變大,眼球變大眼軸自然邊長近視也就加深了,二是學習進入比較關鍵階段,用眼負荷顯著增加。
屈光度到底能不能改變?
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某孩子放暑假沒什么作業,眼睛休息了兩個月視力提高了,度數降了幾十度,某人去當兵,入伍時近視,當兵兩年后不近了,等等。因此屈光度是可以改變的。從生理角度來看近視的原因,就是睫狀肌長期緊張至痙攣,導致其無法放松,看遠時不能調節晶狀體變薄,因此解除睫狀肌痙攣和緊張是近視理療和防治關鍵所在。
預防及控制近視的正確方式:
阻斷外因+強化內因
1. 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學生寫作業、工作長時間看電腦、看手機、玩游戲
2. 第 1 項無法控制,那么就要做到看 5 分鐘書或屏幕,眼睛休息或看遠處 5 秒 鐘遠近交替的用眼方式,睫狀肌不會痙攣,原則上講是不會近視的,致近視就是近距離用眼
3. 第 2 項其實也是反人性的,很難做到,那么我們出現變形,光線不能聚焦于一點。
(近視是光線可以聚焦于一點,但是焦點不能 落在視網膜上)
引起散光的不良習慣:
1. 高度遠視和近視長期不矯治引起孩子瞇眼,導致寫作業或看書時喜歡用手托 著臉部
2. 喜歡趴在床上看書并用手托住臉部
3. 趴在桌子上睡午覺經常壓迫眼球容易引起角膜變形
4. 揉眼睛
矯治方法:
1. 改變過去引起散光的不良用眼習慣
2. 防控近視的發展
3. 如果有瞇眼的習慣應及時矯正并在生活中有意識的睜大眼睛
4. 眼外肌拉伸鍛煉:
轉眼球
用勁向上看 5-10 秒,然后放松上下各一秒,左右各 10 秒,重復 3 遍,每天 5-10 次,小孩子需要家長進行督促弱視斜視:眼外肌疾病,需要專業的治療機構進行矯正治療白內障、老花眼、飛蚊癥、青光眼、迎風流淚、黃斑病變等中老年眼病,絕大多數都是由眼部血液循環系統堵塞、眼部調節肌肉組織退化萎縮引起的,并且發病逐年呈年輕化趨勢。
白內障
晶狀體混濁稱為白內障。
凡是各種原因如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都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稱為白內障,此時光線被混濁晶狀體阻擾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導致視物模糊。多見于40 歲以上,且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多。白內障與眼部血液循環堵塞密切相關。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世界衛生組織從群體防盲,治盲角度出發,對晶狀體發生變性和混濁,變為不透明,以至影響視力,而矯正視力在 0.7 或以下者,方可診斷白內障。
白內障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初發期: 晶狀體的一部分出現混濁的初級階段,可能會出現視力下降或其他自覺癥
2. 未熟期:混濁部分開始逐步擴散至晶狀體的中心部分,晶狀體還有透明部分,但此時已出現視力障礙等癥狀,視覺變得模糊,眼睛怕光等自覺癥狀也開始出現。如果視力進一步下降并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通過手術加以治療。
3. 成熟期:所有晶狀體已完全變得混濁,矯正視力僅為 0.1 以下,瞳孔看上去變白。這一階段是實施手術的最佳時期
4. 過熟期:過熟期白內障屬于成熟期白內障進一步發展的末期癥狀階段。此時視力幾乎已經完全喪失,僅能分辨明暗。即使在這個階段,還存在通過手術摘除晶狀體從而恢復視力的可能性。
臨床上將老年性白內障分為皮質性、核性和囊下三種類型。
1. 皮質性白內障
以晶體皮質灰白色混濁為主要特征,其發展過程可分為四期:初發期,未成熟期,成熟期,過熟期。
2. 核性白內障
晶體混濁從晶狀體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開始出現密度增加,逐漸加重并緩慢向周圍擴展,早期呈淡黃色,隨著混濁加重,色澤漸加深如深黃色,深棕黃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數增加,病人常訴說老視減輕或近視增加,早期周邊部皮質仍為透明,因此,在黑暗處瞳孔散大視力增進,而在強光下瞳孔縮小視力反而減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質完全混濁即行手術。
3. 后囊下白內障
混濁位于晶狀體的囊膜下皮質,如果位于視軸區,早期即影響視力。
目前國內外白內障的治療
1. 藥物治療
目前國內外都處于探索研究階段,一些早期白內障,臨床用藥以后病情會減慢發展,視力也稍有提高,白內障的早期進展至成熟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發展階段而不至于嚴重影響視力。早期白內障可口服維生C、維生素 B2、維生素 E 等,也可用一些藥物延緩病情發展。通常一些中期白內障患者,用藥后視力和晶狀體混濁程度也可得到一定改善。但成熟期的白內障,藥物治療則無實際意義。
2. 手術治療
(1)白內障超聲乳化術 為近年來國內外開展的新型白內障手術。使用超聲波將晶狀體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狀,然后連同皮質一起吸出,術畢保留晶狀體后囊膜,可同時植入房型人工晶狀體。老年性白內障發展到視力低于 0.3,或白內障的程度和位置顯著影響或干擾視覺功能,患者希望有好的視覺質量,即可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手術。其優點是切口小,組織損傷少,手術時間短,視力恢復快。
(2)白內障囊外摘除 切口較囊內摘出術小,將混濁的晶狀體核排出,吸出皮質,但留下晶狀體后囊。后囊膜被保留,可同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狀體,術后可立即恢復視力功能。因此,白內障囊外摘出已成為目前白內障的常規手術方式。 白內障的發展速度因人而異患了白內障后,一般會經過很多年慢慢發展,發展速度因人而異。如果是年 齡增長型白內障,一般來說其病情發展速度非常緩慢,需要經過數年乃至 20 年的發展。除了外傷性白內障等特殊情況外,不可能出現某一天突然發現眼睛看不見東西了,加有此狀況就要懷疑是否患了其他疾病。
還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患者本人已經說突然發現眼腈看不見了,但即使這樣,仍沒有注意癥狀的發展變化情況,而是用另一只沒有患病的眼睛來輔助那只患病的眼睛進行工作。
如果年輕人患了后囊下白內障,在患病的早期,就會出現難以看清物體這種癥狀,雖然此時病癥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但主要是由于晶狀體發生混濁的部位是從晶狀體中心部分開始的,疾病自身的發展速度還是相對較為緩慢,白內障病 情的發展速度和視力的下降速度并不一定會一致。如果白內障患者同時還患有糖尿病,或是經常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其病情發展速度會加快。
能否對白內障置之不理
如果白內障處于成熟階段,晶狀體就會發生膨脹,眼壓將會隨之升高,并引發急性青光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因此需要盡快治療。
如果發展到最終階段的過熟白內障,晶狀體的內容物就會混濁得呈牛奶狀并外流至囊外,進入前房,引發晶狀體溶解青光眼(急性開角型青光眼)或葡萄膜炎。在極少數情況下,還會出現晶狀體的晶核脫落至晶狀體后部的玻璃體中,并由此引發視網膜剝離。如果這樣,在進行白內障手術時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飛蚊癥
玻璃體渾濁又稱飛蚊癥。先天殘留于玻璃體內的胚胎細胞或組織、視網膜或葡萄膜的出血侵入玻璃體內,高血壓、糖尿病、葡萄膜炎的出血或滲出物侵入玻璃體內,老年人高度近視眼的玻璃體變性,均可導致玻璃體液化而渾濁。其他如眼外傷、眼內異物存久留、寄生蟲或腫瘤等也可發生玻璃體渾濁。
青光眼
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引起視盤凹陷、視野缺損,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眼疾,最終可導致失明。青光眼多與小梁網阻塞,房水無法正常排出有關。
黃斑病變
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影響黃斑的疾病,與血管硬化、眼部血液循環受阻,氧化損傷、慢性光損傷、炎癥、代謝營養等有關。
老花眼:睫狀肌機能退化逐步失去收縮能力,看近時晶狀體不能變厚導致看近不清楚
迎風流淚:淚道狹窄阻塞,淚眼的排出受到障礙總結:
眼部健康和視力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為了保持眼部健康,首先要有正確的眼保健意識,除了平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用眼習慣,更要做到及時發現眼部存在或出現的問題,盡早治療,就能達到最好效果。